清初三大家(對一個天崩地解時代的思考——論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
2022-08-19 16:51:38來源:滄州網

明末清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天崩地解的時代,在這個天崩地解的時代涌現出了諸如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眾多思想家,他們或離經叛道,或公然批判君主專制,或提出分權主張,這些思想公然地沖擊著理學當道,君主專制強化的時代,如同一股春雷一般,在中原大地上再次敲響了儒學演進的鼓點。
任何新思想都不會毫無緣由得產生,明末清初這些新思想的誕生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了解了這些社會背景,我們才能真正讀懂這些思想家的思想。翻開黃、顧、王三人的人生履歷,我們可以看出三人的人生經歷有著驚人的相似:其一,他們都生于明朝萬歷年間,卒于清康熙年間。其二,他們同是“復社”(江南士大夫的政治團體)成員,與朝廷的腐敗勢力做斗爭。其三,他們都有不約而同地拒絕清王朝的征聘,至死不忘亡國之恨。
在這過程中,他們還親眼目睹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大明王朝,居然被關外蠻夷滿族建立的清王朝所取代,這種改天換地的大動蕩深深地刺激了他們的內心。于是他們懷種族之奇恥,究興亡之要因,排斥夷狄,批評專制。他們從明亡的教訓中看清了君主專制的弊端,從先秦民本思想中找到了批判的武器。他們的思想無疑是進步的,但是這些進步的思想并沒有如同一時期的西方啟蒙運動思想般給中國社會帶來巨大的變化。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在康、雍、乾一百多年的發展中,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思想文化仍然原封不動地沿襲了過去的慣性,幾乎看不到他們思想給走向衰落的中國以一絲新的希望。
接下來我將帶領大家走進這些思想家的精神世界,領略他們思想的魅力。我給大家介紹的第一位思想家是來自我們浙江余姚的黃宗羲。黃宗羲人稱梨洲先生,抗清失敗后隱居著書,死前囑咐不讓用棺材,只求迅速腐化成泥,寓意亡國之痛。其思想集中于他的代表作《明夷待訪錄》之中?!懊饕摹笔恰吨芤住分械囊回?,寓意真知灼見,“待訪”就是等待拜訪的意思。喻指等待明君來訪以匡濟天下。理想如此宏大的一部書,里面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思想呢?為什么孫中山鬧革命的時候,也要隨身攜帶呢?
研讀塵封在歲月中的古書,黃宗羲最鮮明和最精彩的思想就是他批判君主專制,發展了孟子的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否定了理學君為臣綱的傳統束縛,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主張。他認為,天下如此之大,并非一個人能治理,要靠君臣共治。君臣之間的關系如同共同抬木頭的人,是一種平等的關系。他還主張設宰相以彌補君主才能的不足,因此他批評朱元璋廢宰相是開了一個壞頭兒。他還指出學校是評定是非的最高機構。天子、宰相與六部大臣要去太學聽課,太學老師要直言不諱地評論政策得失。他的思想雖有天真的成分,但其總結明亡教訓,批評君主專制,主張限制君權,這些思想的都是比較進步的。但有人把他的思想跟近代民權思想等同起來,顯然是過譽了。因為他的政治學說還沒有擺脫君主專制政體,更沒有自然權利和人民主權的思想火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簽:清初三大家,對一個天崩地解時代的思考——論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