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軍區(中原軍區暨中原野戰軍司令部舊址參觀記)
2022-07-26 21:32:36來源:滄州網

己亥年“小雪”,初冬時節,冬寒料峭。筆者騎山地車一路風塵,去往寶豐縣商酒務鎮的皂角樹村參觀了原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暨中原野戰軍駐地舊址。
皂角樹村亦叫北張莊村,雖十里八村的,然不知村名之由來。該村在解放戰爭時曾為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暨中原野戰軍駐地舊址。河南省人民政府2016年1月22曰公布該舊址群為第七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那里是紅色旅游圣地,去那里參觀的單位不少,參觀者絡繹不絕。
很久很久以前曾聽說北張莊有一戶人家修房在拆老房子時在墻縫中發現一枚原中原軍區的印章。有時想當時可能是情況特殊,保管印章的人員在戰爭中要是幸存的話一定會返回取回印章的。戰爭年代印章在文書人員心中的地位應該高于生命。該傳聞年代久遠,是否屬實已無從考證。
那天在村南見三位村民在路邊閑聊,問及關于印章的傳聞是否屬實時,他們表示不知道。一位村民講及那段歷史時表示,當年部隊在大別山作戰失利后進駐該村休整,“柳林會議”后部隊開赴前線去了。
進入中原軍區司令部(舊址)大院后可以看到五間堂屋,門口掛的牌子上寫著“政治委員住室”,那里曾是原中原軍區暨中原野戰軍政治委員鄧小平同志當年辦公及居住的地方。進屋可以看到堂屋中間放著一張八仙桌,兩邊各放一把太師椅。迎門墻上掛著一幅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的畫像。西邊的一間屋里也擺放著一張八仙桌和兩張太師椅。西邊墻上掛著一件蓑衣和一個斗笠。
南屋是會議室,那里是第三展室。當年中原軍區的首長們曾在那里召開軍事會議,運籌帷幄,逐鹿中原。
1948年中原軍區暨中原野戰軍的首長們當年就在該屋部署指揮了宛東,開封,睢杞,襄樊,鄭州,桐柏與江漢等戰役。消滅國民黨正規軍20多萬人,地方武裝10余萬人,為淮海戰役創造了條件。
會議室內擺放著一排八仙桌,兩邊放著兩排太師椅。西墻上掛著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的合影照。南墻上掛著李達,鄧子恢,陳毅,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張際春等中原軍區暨中原野戰軍首腦機關首長的放大照片。
會議室靠東邊的迎門的南墻上掛著解放戰爭時中國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階段的作戰地圖。(1947年7月—1948年7月)。東墻上掛著宛東、開封、睢杞、襄樊、鄭州、桐柏與江漢六大戰役的過程簡介。
東邊的一個院子當年曾是原中原軍區暨中原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同志辦公及居住的地方。
中原軍區司令部前的兩間廂房古色古香。
中原軍區司令部前的哨耬高高聳立,三層,磚木結構。當年中原野戰軍的戰士在哨樓上站崗值勤,那里是該建筑群的制高點,守護著司令部的安全。
司令部前的警衛室。
參謀處當年應該是華中野戰軍參謀們運籌帷幄指揮作戰的地方。
司令部前面東側的一排房子是參謀處。緊挨著大門的五間房屋是第二展廳,靠東邊的五間堂屋是第一展廳。
那天去參觀時正好有一個單位組織參觀,寶豐縣文化局的講解員嫻熟的為他們做講解。
歷史上豫西各縣多匪患,難以肅清。 1947年8月人民解放軍進軍豫西剿匪,在中原軍區的指導下,采取政治爭取與軍事剿滅的政策。1949年初,豫西土匪消滅殆盡,豫西地區的社會穩定得以保障。
展廳中部的小推車,當年根據地群眾就是推著那種手推車為解放軍運送糧食,物資,支援前線。當年解放軍和駐地群眾結下了深厚情誼,共同譜寫了一曲蕩氣回腸,氣壯山河的雙擁贊歌。
參謀處大院的靠東邊五間堂屋是第一展廳。
第一展廳迎門墻上繪著一面迎風飄舞的紅旗,上面印著“中原軍區暨中原野戰軍司令部舊址”幾個大字。
穿過司令部最東邊的一個跨院來到參謀處的后邊,那里有一個涼亭。涼亭內有一個青石磨盤做的石桌,那里應該是當年部隊首長乘涼休息的地方。
皂角樹村東南角路邊種的菊花在朔風中隨風搖曳,為初冬那寂寥的季節增添了一抹暖色。
解讀一段塵封的歷史,回味一段往夕崢嶸歲月。當年華中野戰軍的廣大將士為了國家的解放、民族的獨立立下了不朽的歷史功勛,歷史將永遠銘記住他們的豐功偉績。戰爭年代人民軍隊與駐地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真可謂軍愛民、民擁軍,軍民情誼比海深。軍民魚水情,共鑄強軍夢!
作者:心平如水
攝影:心平如水
2019.11.26.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簽:中原軍區,中原軍區暨中原野戰軍司令部舊址參觀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