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解放戰爭三大戰役,國民黨軍隊主力被人民解放軍消滅殆盡,國民黨的統治搖搖欲墜。但蔣介石對西南抱著有極大企圖,他認為西南地區有可資據守的政治和地理條件。他提出要以云貴川康為后方基地,建都重慶,確保四川,割據西南,靜待國際事變,以圖東山再起。
1949年9月下旬,按中央軍委和劉、鄧的部署,二野三、五兵團到達湘鄂西地區秘密集結。10月19日,清晨,毛澤東在一封關于西南地區作戰方針的電報中指出,西南的重心是四川,二野主力必須于12月占領敘府(今宜賓)、瀘州、重慶一帶。一場挺進川東南,解放重慶的戰役即將打響。
11月1日,解放大西南戰役開始。第二野戰軍一部從湖南進入貴州,15日解放貴陽。第二、四野戰軍,各一部由湖南常德、湖北宜昌西進。二野的三、五兵團和四野47軍以及湖北軍區部隊,從北起巴東,南至天柱寬約1000公里的戰線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分左右兩路鉗擊宋希濂部。
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解放大西南出征授旗儀式1949年4月,渡江戰友打響,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4月23日,南京解放。8月,轟轟烈烈的“解放大西南,解放全中國”,在南京拉開序幕。
向大西南進軍在南京舉行的誓師大會解放軍戰士不畏泥濘急行軍浩浩蕩蕩的大軍從常德開赴川東劉伯承、鄧小平在鐵山渡口觀察敵情原秀山二野戰軍司令部舊址大軍沿川湘公路逼近重慶1949年11月7至8日,國民黨軍隊二軍九師25團、26團和15軍243師兩個團,從湘鄂前線移到彭水黃家壩馬頭山、筆架山一帶布防,阻止解放軍大軍左路部隊西進。
11月16日,解放軍第二野戰軍12軍36師參謀長安仲琨率領106團一、二營和108團二營,從萬足趕到黃家壩馬頭山、筆架山一線執行穿插任務,遭到國民黨軍隊二軍九師25團、26團和15軍243師一部的伏擊,前進道路受阻,16日下午馬頭山戰斗打響,形勢十分危急。二野戰軍12軍軍長王近山命令34師、35師、36師后續部隊迅速趕至馬頭山筆架山地區,協同36師圍殲該敵。
安仲琨師參謀長在組織突圍時不幸被敵炮彈擊傷腰部而壯烈犧牲,他是解放軍解放西南戰役犧牲的最高的級別的我軍干部。
這次戰斗,打了三天三夜,當35師正進行穿插迂回時,守敵二軍九師、15軍23師發現解放軍增兵趕到,于20日晨棄陣西逃,解放軍36師106團起點神圣追擊,將馬頭山、筆架山之間的一個以上的守敵及戰馬全殲于舟子沱、牛皮塘河中。
這次戰斗中,解放軍36師106團、108團犧牲的有記載的64人(其中有姓名記載的51位,筆架山之戰犧牲,并就地掩埋的戰士27位),黃家壩馬頭山、筆架山之戰,是解放涪陵地區十多個縣中戰斗時間最長、場面最慘烈、解放軍犧牲干部職務最高的一次戰斗。
彭水黃家壩馬頭山戰斗作戰圖在解放軍凌厲的軍事進攻和政治攻勢的打擊下,宋希濂部隊退到烏江以西組織抵抗。宋希濂移兵于此,在彭水到龔灘沿烏江200余里地帶上布置新的防線,企圖據險而守。
奪取龔灘的任務由12軍36師108團執行。部隊乘座那只渡船,一船一船的搶渡阿蓬江,突破敵人在大寨門的據險封鎖,很快攻占龔灘。
西進大軍在彭水等地同時渡過烏江,宋希濂苦心經營的烏江防線在西進大軍的多路強攻下迅速崩潰。第14兵團司令鐘彬在北濤鎮被解放軍活捉。宋希濂部從彭水全線潰退,向武隆、南川方向逃跑。
彭水馬頭山血戰宋希濂(下圖)1949年11月17日,解放軍四野42軍124師、115師等部隊從湖北利川出發,11月19日,解放軍攻克石柱縣城,石柱解放。11月21日,解放軍二野三兵團第11,、12軍主力攻克江口,解放武隆縣城,并于11月22日拂曉到達白馬山防線。
白馬山戰斗是解放軍為解放重慶,以國民黨軍隊在重慶市武隆縣白馬山進行的一場戰斗,最終解放軍取得了勝利,為解放重慶及川東打開了通道。
突破烏江防線后,部隊隨即沿川湘公路西進,向南川方向追擊敵人。
面對解放軍如此強大的攻勢,蔣介石坐立不安。她連忙召開緊急會議,令在川北的羅廣文部隊日夜兼程調回川東,在南川以東白馬山一帶與潰退到這里的宋希濂殘部緊急布防,企圖把我軍西進部隊,阻擊于白馬山以東地區,確保重慶的安全。
白馬山戰斗,由四野47軍141師在白馬山腹部打響,分段截擊,經過了五次大的激戰。
沒等到羅廣文部站穩腳跟,把所謂的白馬山防線布置就緒,解放軍追擊的先頭部隊已經解放了江口、武隆,隨即向白馬山防線發起攻勢,出現在布防的敵人面前。我11軍99團設伏中營、竹壩以南地區,殲敵大部。
與此同時,解放軍另一支部隊從武隆下游20多里的羊角漬附近渡過烏江,迅速登上白馬山頂,將宋希濂的殘余部隊大部分消滅在白馬山以東地區。奉命布防白馬山西北面的羅廣文部隊,剛與解放軍交火,即向綦江、桐梓潰退。
白馬山戰斗,共擊斃民黨軍3000多人、俘虜一萬多人、繳獲戰馬600多匹、糧船20余只,繳獲彈藥庫一座和數以萬計的槍支彈藥。解放了武隆縣境內的蒲板、車盤、涼水、趙家、土坎、洋角、白馬、花園、長坡等十多個鄉。
白馬山戰斗,雖然解放軍大獲全勝,但還有400多名解放軍戰士葬身白馬山上,他們為解放重慶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劉伯承、鄧小平指揮解放大西南戰役解放軍突破國民黨渝東南白馬山防線向黔江進軍在摧毀了羅廣文、宋希濂的白馬山防線以后,解放軍二野三兵團主力及四野47軍協同作戰,在南川冷水、涪陵龍潭、巴縣棟青場、天子店等地聚殲宋希濂和羅廣文部隊三萬余人后,分三路繼續前進,解放了南川、綦江、江津、涪陵等地,對重慶形成三面包圍之勢,驅趕座山城重慶黎明前的黑暗。
南川解放南川市民們歡迎解放軍入城11月24日,解放軍解放南川,第二野戰軍炮兵九團團長王逸平,騎高頭大馬率部進駐南川。
大軍穿越重慶近郊丘陵田野解放重慶的南泉之戰南泉戰斗打響解放重慶第一槍重慶南泉戰斗(戰役),又稱重慶戰斗(戰役),是第二次國共作戰中,中共領導的解放軍南下部隊與國民黨軍隊發生的最后一場攻打特大城市的戰斗。
11月25日,解放軍二野三兵團12軍先頭部隊35師103團神速地由南川坎抄山路急行軍190華里飛兵至重慶南溫泉,擾襲國民黨軍隊依托南泉及其周圍險要山勢構筑的重慶江南防線,以查明敵情,并伺機為后續主力部隊開辟一條后江通道。
坐鎮重慶的蔣介石慌了手腳,急忙命令楊森的重慶衛戌總司令部以三個師的兵力,在重慶南岸大興場經黃角椏至九龍坡一線,占領防御陣地,構筑工事。蔣介石還親自下令,將胡宗南的王牌部隊第一軍從廣元空運至重慶保駕,企圖以“天下第一軍”來阻擋人民解放軍前進。
重慶南泉鎮舊貌參加南泉之戰的二野三兵團及12軍指揮員10月26日清晨,晴天有霧。解放軍103團偵察連戰士喬裝打扮成羅廣文部隊的士兵,中午時分,淡霧輕紗。偵察連的戰士,占領迅速占領了有為地勢和前沿陣地。與此同時,偵察連戰士迅速向敵軍發起掃射,前沿陣地的敵人被殲滅。
緊接著解放軍偵察連乘勝搶占了虎嘯口南側的傍山要道。這時,虎嘯口北側獅子口山的國民黨中央電臺的守軍,向解放軍偵察連猛烈射擊,一時封瑣了解放軍前進的道路。經過兩小時的激烈戰斗,盤踞在橋頭和電臺的敵軍,慢慢回退到獅子山北邊,更高的打鼓坪山去了。
下午3時許,12軍35師103團副政委苗新華、吳顏生率領一、二營飛抵南泉,從國民黨軍隊相遇,一舉擊潰羅廣文不守敵,于黃昏時分占領了敵前沿陣地虎嘯口,南泉戰斗正式開始。
旁晚時分,夜幕降臨。敵軍又以數倍兵力向解放軍虎嘯口陣地發起猛烈進攻。解放軍103團一營副營長徐泉水和馮嘉珍教導員,率領解放軍及時趕到虎嘯口陣地,兩軍聯合保住了虎嘯口陣地。保證解放軍充分準備主攻建文峰。
深夜時分,寒氣逼人。敵軍組織一個團的兵力氣勢洶洶的反撲過來,在戰斗中,三連連長在不幸被敵子彈擊中,壯烈犧牲。三連在敵后面打響戰斗時,徐營長立即發起反沖鋒,敵軍一時亂了陣腳,節節敗退。徐營長在指揮進攻戰斗中英勇犧牲。
馮嘉珍指導員冷靜的分析了戰場上的敵我形勢,迅速指揮全營擊敗了敵人的一次又一次的瘋狂反撲。雙方火力相持,打了整整一夜,保證了解放軍主力進攻建文峰的戰斗。
12軍103團一營向南泉獅子山高地發起沖鋒11月27日,一營佯攻打鼓坪時,解放軍103團指揮部迅速制定了主攻建文峰的作戰方案。
拂曉時分,三連連長曹輝接受任務后,立即組織偵查敵人陣地。而后,在敵眾我寡的被動形勢下,需求占領了制高點,取得了戰斗的主動權。
上午時分,硝煙繚繞。大批敵軍從主峰沖下來,企圖奪回南高地。解放軍看出了敵人的意圖,三連和機炮連迅速搶占有利地形,突然用輕重機槍猛掃敵軍,打的敵軍鬼哭狼嚎,抱頭鼠竄。戰斗中曹連長身中數彈,不幸犧牲。戰士們沖向主峰,全殲了建文峰的敵軍。
中午時分,紅旗插在建文峰上,獵獵招展,迎風飄揚!
12軍103團二營以重火力壓制建文峰高地的敵軍11月28日,晴天有霧。下午時分,云霧繚繞。王近山軍長到達南溫泉103團指揮部時,胡宗南部隊在飛機大炮掩護下,正向解放軍建文峰陣地和虎嘯口陣地猛烈進攻。
他果斷決定:將103團突破南溫泉通道的戰斗任務改變為正面阻擊,把守住陣地拖住敵軍主力作為主要戰斗任務,以保障解放軍12軍的主力迅速迂回到重慶西側白市驛飛機場一線的作戰任務。
28日下午4時許,三營狄營長插入小泉山溝,突然間向南泉仙女洞上面的西山發起進攻。敵軍167師的“屁股”挨打,正在進攻建文峰的敵軍立即大亂陣腳。堅守建文峰陣地的解放軍二營趁機發起反沖鋒,打得敵軍丟盔去甲,狼狽逃竄到花溪河的北岸。
28日夜晚時分,二營、三營勝利通過南泉五洞橋,全面占領南泉正街。三個營會師后,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南溫泉西北方向的敵人發起猛烈進攻,大獲全勝。
重慶南泉之戰,經過人民解放軍三天三夜英勇作戰,最終取得了整個南泉戰場的全面勝利。
民國時期的南溫泉五洞橋1949年10月26日,劉鄧首長命令,二野三兵團速殲長江南岸之敵,相機占領重慶。
11月29日,11軍參謀長楊國宇和31師副師長胡鵬飛率93團陶杯德團抵達長江南岸的南溫泉,在李家沱殲敵一個營,俘敵200人。
下午,部隊在漁民支援下組織十余只木船,渡過長江,撲向江對面的九龍坡。傍晚前,經楊家坪部隊沖上了重慶制高點佛圖關。11月30日凌晨4時,部隊抵達化龍橋,在化龍橋一修理廠的支持下,借用幾輛汽車,部隊汽車隊駛出化龍橋,很快推進到新橋,通過歌樂山,直逼中和場,抓住了一股逃竄的敵軍。一路上解放重慶主城多地重要城鎮街道。
國民黨國防部警衛二團在佛圖關繳械投降11月30日,二野三兵團12軍104團由李家沱渡過長江,沿九龍坡、楊家坪、向重慶市中區進軍,首先占領了重慶的制高點佛圖關,迫使美式裝備的國民黨國防部警衛二團1600 多人繳械投降。
至此,大西南的重鎮--重慶勝利解放,五星紅旗在重慶上空高高飄揚。
1950年元旦節解放軍入城儀式重慶市區及各郊縣解放后,1950年元旦節,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在重慶解放碑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儀式。
當支支轉戰于太行山麓、大別山區、長江兩岸、巴山蜀水的威武之師邁著雄健的步伐踏入山城之門時,重慶百萬市民鑼鼓齊鳴,歡聲雷動,向這支英雄的部隊致以崇高的敬禮。
人民在歡慶解放山城,在歡呼新生,從此新中國的陽光普照,古老的山城,重慶翻開了她新的歷史篇章。
11月28日涪陵解放。11月29日巴縣解放。11月30日,重慶近郊江北縣、璧山縣獲得解放。解放軍11、12軍、47軍繼續追殲逃敵。12月2日解放北培、銅梁、長壽;12月3日解放合川;12月4日解放永川;12月8日解放潼南;12月13日解放大足;12月7日,解放軍西湖大隊鎮江三支隊解放墊江;12月7日解放榮昌;12月8日,唐山部隊(4野124師)、湖北軍區獨立一師等接管萬縣(今萬洲),萬縣和平解放;12月14日,解放軍唐山部隊解放巫溪。
至此,重慶市全境解放。重慶解放為解放大西南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合川縣城解放,人民群眾歡迎解放軍入城解放軍西南服務團涪陵支隊接管涪陵重慶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12月11日,重慶人民政府成立,解放軍二野戰軍三兵團司令員陳錫聯任市委書記兼市長,解放軍上海西南服務團團長曹荻秋任副市長。
1950年,劉伯承在重慶各界代表會議上講話開始全面建設新重慶1950年中共西南局領導在重慶重慶解放后,中共中央西南局進駐重慶。鄧小平為第一書記,劉伯承為第二書記,賀龍為第三書記。(圖王維舟左1.賀龍左2.劉伯承左3.鄧小平左5)原西南軍政委員會大樓(該大樓為抗戰時期國民黨陪都辦公大樓)鄧小平與部分軍官合影重慶市巴南區南泉革命烈士陵園
南泉戰斗打得非常慘烈,戰斗中,103團一、二營徐泉水、梁松斗、徐松等七名營連干部犧牲。百余名指戰員血灑疆場。
有的烈士犧牲后,部隊緊急前行解放重慶主城區,因為沒有胸牌,犧牲時面目全非,無法辨認他們是誰,但留下名字的只有43位。因此,很多烈士都是無名英雄。
南泉之戰紀念碑1996年9月11日,中共第十屆中央副主席(原二野12軍35師師長)李德生親筆題寫“南泉之戰”四個大字。
參加解放重慶戰役的部分老兵們他們都是為重慶解放做出了貢獻的人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重慶一座英雄輩出的的城市在重慶解放之前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逐漸被現代的重慶人遺忘那些為重慶解放及南泉戰斗犧牲的英烈們只留下他們英雄的事跡,沒留下他們生前的照片有的烈士犧牲后連名字都沒有留下成了無名英雄他們的英雄壯舉,永遠銘記在重慶的歷史中?為解放重慶犧牲的解放軍英烈們?永垂不朽!
主要參考資料:
1.《解放重慶》(張衛、冉啟虎著-重慶大學出版社)一書;
2.《解放大西南》(王朝柱著-重慶出版社)一書;
3.《重慶的解放 1949.11.30》(重慶市檔案局、中共重慶市委黨史工作委員會編-中國文史出版社)一書。